茶书选摘:中国茶艺文化

茶书选摘:中国茶艺文化

23阅读 2021-01-16 06:06 文化

《中国茶艺文化》选摘:

杜育《荈赋》、张载“芳茶冠六清”等文字词语赞誉茶艺之美,可谓风华绝伦;再深层次,我们更同感杜育的秋曰登高采茶、取山泉备东陶、尊贤喻志释怀的情趣之美,一种远离尘世、独自沉浸感念之美。魏晋没能留给后世足够的文字资料供我们探索当时的饮茶风流,但在这样一个风雅的社会里,堂而皇之地将饮茶称“水厄”“酪奴”,非一般情感不能领悟其在日常生活里的亲近感和时尚性。以魏晋风流的意识为强大动力,饮茶作为憧憬风流之美的生活艺术在这一时代迅速普及,对于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也不例外,进一步烘托了魏晋茶艺繁衍的风流高雅、遗世独立的审美情趣。

唐代是一个寻求儒、释、道融会贯通的时代,以特殊现象出发反映一般规律的思维方式,带来了《茶经》的问世,有了茶艺的体系。《茶经》里的茶艺高度颂扬精益求精、中规中矩之美,每一个美的发现,总在试图探索其中的原因,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,美在和谐秩序之中。唐卢仝著七碗茶歌:“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”饮茶可获得羽化成仙,达到人生至美境界。时代的思想风格总也相似,有趣的是,卢仝之法依旧要通过七碗茶的循序渐进,才可以得道。唐代茶艺以中规中矩、循序渐进为审美趣味,造就了一统世界的饮茶秩序。

宋时代人对茶有无限的热情,甚至痴迷。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、文化教育、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,自由开放、尊儒重教。在思想建设上注重以立足现实的思辨回应各种思潮、强调入的主观意志。因此,宋人关于茶的理想不同于唐人这般象征主义,而是力求现实化。饮茶不是诗意的消遣,而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。不朽即在无穷的变化之中,在于过程。宋代点茶斗茶分茶蕴含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受是独特而惊艳的。

点茶,是宋代对唐陆羽茶艺改革后创立的新程式,主要原因在于茶叶生产加工水平提高,茶饼质量较之唐更加鲜嫩、醇和,茶艺的关键步骤改煎(直火开汤)为点(去火开汤)能使茶汤更美味,与之相符的器具、流程也都发生了变化,自成体系。宋代点茶包括备器、选水、末茶、候汤、熁盏、点茶、分茶等一整套复杂程序的茶艺。关键在于候汤和击拂,茶筅、汤瓶、茶盏是宋茶艺最核心的茶具。点茶主要分小碗点茶(如蔡襄《茶录》所述)和大钵点茶(如赵佶《大观茶论》所述)两大类,后者点汤击拂后,再将大钵里点好的茶汤分在茶盏品饮。小碗点茶在斗茶竞技时用得较多,在茶会雅集或庙堂之上时用大钵的较多,后者常用来体现皇恩浩荡。

点茶过程中的击拂注汤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,高手赵佶将之细分为七个步骤、七次加汤,每一汤的动作要领及汤面变化都予以形象描述,在这更为短暂的时空里,点茶人从中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感官体验,这是一种极细腻、极精致的审美体验。宋代点茶还有一个更奇幻的审美对象,是点茶时形成汤花沫饽,十分丰富厚实,可持久咬盏、可形象为文字图案。宋盛行斗茶,老百姓斗汤花咬盏的持久性,不仅能评出点茶高手,也是对茶叶采摘加工质量好坏的评比。文人雅士们更多斗茶汤花幻化的艺术形象,“水丹青”“茶百戏”由此而来,宋陶谷记录了“能注汤幻茶,成一句诗,并点四瓯,共一绝句,泛乎汤表”点茶丹青高手,以及“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,禽兽虫鱼花草之属,纤巧如画,但须臾即就散灭”的茶百戏现象。赵佶也认为自己点茶的茶面呈“疏星皎月”状态。

……

原标题:茶书选摘丨中国茶艺文化

注:内容转自最美茶艺师,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武夷山的茶树来源于哪儿?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